服務熱線
13301837523
一、碳循環、碳達峰、碳中和介紹
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及大氣圈中交換,并隨地球的運動循環不止的現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參與下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釋放出氧氣,有機體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經食物鏈傳遞,又成為動物和細菌等其他生物體的一部分。生物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為有機體代謝的能源經呼吸作用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其中儲存的能量。
能源消耗不斷增長,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大氣溫室效應及其影響愈發嚴重。碳達峰就是為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不再增加,而提出的一個二氧化碳最高限值控制目標。碳中和就是實現吸收固定轉化的二氧化碳數量與產生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相同的碳平衡控制目標。中國承諾: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二、CO2的來源和去向概述
碳循環過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約20年可*更新一次。自然界中絕大多數的碳儲存于地殼巖石中,巖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為的各種化學作用分解后進入大氣和海洋,同時死亡生物體以及其他各種含碳物質又不停地以沉積物的形式返回地殼中,由此構成了全球碳循環的一部分。碳的地球生物化學循環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積物和大氣、生物圈及海洋之間的遷移。
自然界碳循環的基本過程如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陸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過生物或地質過程以及人類活動,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氣中。
三、CO2相關監測設備推薦
1. 土壤CO2監測
1.1土壤中CO2長期監測
SS-GB04土壤剖面呼吸梯度觀測系統:
1.2土壤呼吸、土壤碳通量監測
eosFD土壤碳通量測量系統:
2. 水中CO2監測
SS-GB04水中二氧化碳CO2觀測系統:
3. 室內環境中的CO2監測
MX1102A無線溫濕度二氧化碳記錄儀:
4. 室外環境中的CO2監測
WS-MC02科研級自動氣象站(可以兼容多個CO2傳感器):
5. 地—氣界面CO2交換(CO2通量研究)
OPEC開路渦動(渦動協方差)通量觀測系統(可以監測草地、農田、水面、森林等下墊面)